從農村小孩到球場警衛,再成為第一位打進聯邦快遞盃季後賽的中國球員。張新軍的曲折崎嶇的高爾夫之路,是最棒的勵志故事。
BY Chuah Choo Chiang美巡賽傳播部門的高級總監,常駐馬來西亞TPC吉隆坡高爾夫球場
進入美巡的這些日子,對於張新軍來說,彷彿夢境一般。
來自中國山西省的張新軍,跟著務農的父母居住在一處偏遠的農村裡,從小過著簡樸的生活。在成長的大部分日子裡,每天都得靠著雙腳跋山涉水到學校上學,或者打打零工來協助家中生計。
在他年滿17歲之後,張離開了熟悉的家鄉,去到西安市的一座高爾夫球場擔任警衛。不久之後,練習場出現了一個職缺,張新軍毫不猶豫地抓住了這個機會。
那時候,高爾夫對他來說似乎仍是無關緊要的。但在他的同事要求下,他嘗試去揮桿擊球了幾次。接下來,正如他們所說的,就是歷史了。
現年33歲的張新軍,自此成為第一位打進獎金優渥的聯邦快遞盃季後賽的中國球員。當然,他不見得能挺進9月4日至7日的巡迴錦標賽,爭奪高額的1500萬美元獎金。不過,不管張新軍在季後賽的表現如何,他從中國山西省窮鄉僻壤到美巡賽的這段旅程,無疑是艱難崎嶇的。
「我愛上了這項運動。」張新軍說。「我變得更好,並得到了中國高爾夫協會的支持。人們說我的故事可能會激發更多的孩子打高爾夫球。如果的確如此,我會更努力地成為更好的榜樣。」
張新軍的高爾夫旅程確實充滿了波折。在美巡中國系列賽取得初步成功後,他不可避免地前進美國,進入光輝國際巡迴賽(Korn Ferry Tour)。他在2017年獎金榜排名第20位,獲得了他的美巡賽資格卡,他說那真的是彷彿做夢一般。
不過,他的美巡賽菜鳥年證明了,這條路真的很困難。
「我犯了不少低級錯誤,情緒也因此失控。」張新軍說。「當我表現不佳時,我變得越來越生氣,結果反而讓表現更差。我太在乎眼前的得失。回到光輝國際巡迴賽後(2019年),我下定決心要改變自己的觀念和心態。」
去年在次巡的兩勝,讓張新軍得到重返美巡賽的第二次機會,他的表現也比第一次好多了。共有三場比賽打進前10名,還有另外三場前20名,讓他在2019-20美循正規賽季結束後,在聯邦快遞盃積分榜名列第70名。這和他菜鳥球季28場出賽16場被淘汰的表現,判若雲泥。
這段奮起之旅歸功於他辛勤刻苦的工作態度,他在不同地方的成長和生活經歷。「(剛到這裡時)我不會說英語,所以出門時我無法和別人交流。」張新軍說。「我很想家,我很寂寞。在仔細思考之後,我意識到我最大的問題是我的思想。我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但是最大的挑戰是改變心態。在每場比賽中,我的目標都是不去考慮結果,而只關注在當下和擊球。我還需要調整自己的球技,還需要更多的身體鍛煉。」
「身為一個在鄉下成長的小孩,我必須翻過翻山越嶺才能去上學。」他繼續說道。「這些經歷使我變得非常頑強且刻苦。我之所以回到美巡賽,是因為我終於做好了一切準備。我的比賽和心態方面都得到了教練的幫助,我終於習慣了美國的生活方式。我認為高爾夫是一種考驗個人毅力的遊戲。我就是那種永不放棄的人。」
張新軍從轉入職業迄今已邁入第十年了,但每一週的比賽能否繳出穩定的成績依舊是一大挑戰。當美巡賽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而停賽三個月再復賽後,重返賽場的張新軍連續四場比賽遭到淘汰,這讓他又短暫地產生動搖。
「我需要找回自己的揮桿感覺,我很擔心,當我產生這樣的念頭並過度關心結果時,我就無法專注。」他說。「經過四場比賽,我提醒自己要專注於每一次揮桿,每一個洞,而不要去想結果。在紀念高球賽(他獲得並列第十名),我堅持自己的策略,重新獲得了自己的感覺和信心。我對本賽季的表現感到滿意。我改善了心態並進行了更多的練習,這反應在更好的成績上,使我得以打進自己的第一場四大賽(PGA錦標賽)和第一個季後賽。我收穫了很多。」
和其他許多選手一樣,張新軍很興奮能夠挑戰美巡賽的終極大獎:聯邦快遞盃季後賽。今年的季後賽縮減為三場賽事,從125位選手與賽的北方信託高球賽開始,接著是70人的BMW錦標賽,以及最終只有30張門票的巡迴錦標賽,選手們將在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郊的東湖球場,競逐多達1500萬美元的高額獎金。
「我很高興能與最優秀的高爾夫選手競爭並積累經驗。這對我來說意義重大。」張新軍說。「爭取勝利是每位選手的目標,對我來說也是一樣。持續地邁出一小步就能抵達千里,而我所能做的就是專注於每次比賽和每次揮桿。我離成為美巡賽冠軍越來越近了。」
張新軍的父母與家人是他的最忠實鐵粉。他說他為實現自己的高爾夫夢想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打出好成績是對他們的最好回報。我的父母總是給我很大的包容和支持,這使我能專注在高爾夫上頭。」
在意識到高爾夫為他和他的家人提供了創造新生活的機會之後,張新軍在家鄉發起了一個青少年高爾夫慈善計劃,以此回饋社區。
「高爾夫是一項很棒的運動。我希望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會喜歡高爾夫。」他說。「我也希望熱愛高爾夫的人們能夠堅持下去並打好比賽。我想與一群青少年分享我的生活經驗、專業經驗和高爾夫技能,並提供一對一的培訓。我將繼續該計劃,以支持青少年高爾夫的發展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