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觀察》娛樂稅改稱富人稅吧

2023-06-17

作者 / 王麗珠,台灣資深媒體人

高爾夫在台灣一直有個搖擺的身份,在奧運亞運時,它被視為運動,要為國爭光。但是,在財政部及地方政府的眼中,高爾夫和舞廳一樣,是娛樂,要課徵娛樂稅。每隔幾年,球界就發怒一次,要求政府取消高爾夫的娛樂稅。最近在立法院,朝野立委都支持此案,但是政府的回應是地方政府很需要這筆稅收,各方再協商看看。

這個「再協商」,應是不了了之。反對廢除娛樂稅的理由,是打高爾夫的都是有錢人,減富人稅沒道理。如果要論奢侈運動,高爾夫排不上前三名。要說奢侈娛樂,高爾夫排不上前三名,偏偏是唯一課徵娛樂稅的運動。

多年以來,全國各縣市的各項運動場館,大蛋小蛋加起來造價超過千億。政府也花了很多錢蓋籃球棒球技擊場館。所有的運動都得到政府厚愛或薄施,可以得到公共球場或專用場地。唯有高爾夫,政府不投資一塊錢,未曾興建一個公共高爾夫球場,全是民間私人興建。

沒有公共球場,就不會有三百塊可打的便宜高爾夫。以歐美澳的高爾夫大國,都有各種等級的球場,公共球場的費用低廉,只要十元美金,高級的俱樂部打一場球二百美金以上。高爾夫呈現多元面貌,那是普通人和有錢人都能從事的運動。

就像開車一樣,五十年前的台灣,大家只能騎腳踏車、摩托車,所以看到開汽車的都是有錢人。七十年前台灣打球的只有數百人,1980年仍不及萬人。那時,開車的,打球的,都被視為有錢人。

80年代經濟起飛,1990年台灣的汽車登記245萬輛,彼時高爾夫人口也達到百萬。2023年,全台灣汽車849萬輛,每三人就有一輛車。高協公布的高爾夫人口也達到了200萬人。高爾夫已經普遍化也平民化了。不再有人只看到四輪車就認為是有錢人,但是,仍有人以為高爾夫是富豪的運動。

各縣市地方政府每年大約可以徵收高爾夫娛樂稅四億多元,稅收規模並不大,中央政府應可找到其他替代財源。政府還戴著半世紀不變的老舊有色眼鏡來看待已經普遍化的高爾夫,無異於歧視高爾夫。繳了營業稅還要再繳娛樂稅。娛樂稅若不廢止,就改名富人稅吧。

前年在傲運為國爭光的潘政琮,就來自一個普通家庭。半世紀前的高球英雄人物呂良煥、謝敏男都是農家子弟。他們揚名國際,創造了台灣的傳奇。可惜台灣還有一個傳奇,就是花錢去球場打球給自己看的人,要繳娛樂稅。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