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墨爾本球場將於今年第三度迎來總統盃。
他們的雙腳站在奧古斯塔國家高爾夫俱樂部的神聖土地上,不過假使稍稍閉上眼睛,想像一下美好的景緻與寬闊的海岸,球員們的心可以很快、很容易地飛到地球另一端的皇家墨爾本球場裡。
相隔千萬哩,兩者卻都是由名球場設計師艾利斯特麥肯茲(Alister MacKenzie)所設計。即便已逝世85年之久,麥肯茲的光環依然名震全高壇,這兩座史詩般的球場彷彿已銘刻入高爾夫的靈魂中。這可不是憑空捏造——出自高壇兩位以睿智著稱的名將之口:班克倫蕭(Ben Crenshaw)與傑夫歐葛維(Geoff Ogilvy),他倆熱情、興奮、懷抱敬意地描述著麥肯茲描繪的理想場地,每一次下場都能有新的領悟。
「這是他留給墨爾本與後世高壇最偉大的遺產,」2006年美國公開賽冠軍、美巡生涯累積七勝的澳大利亞老將歐葛維形容:「他為澳洲高爾夫帶來關鍵改變。」曾三度披上國際隊戰袍出賽總統盃的歐葛維,今年新添副隊長身分,希冀借重他身為地主的優勢,在今年底12月9到15日舉行的總統盃中一舉得勝。
出自大師麥肯茲之手的皇家墨爾本,運用碩大的果嶺群與坡度造就的果嶺速度,讓挑戰者體驗到截然不同的擊球思維。
麥肯茲被譽為球場建築界的天才,不只奧古斯塔與皇家墨爾本,另外像是柏岬、帕薩天波、水晶丘、拉辛奇老球場、帕美托高爾夫俱樂部等,不勝枚舉。當然,毋庸置疑地其中最傑出的依舊是奧古斯塔與皇家墨爾本,前者是四大賽美國名人賽的家,後者則是兩年一度、本屆總統盃的主辦場地。正因如此,克倫蕭、歐葛維兩位的意見在這個時機點顯得格外重要。
克倫蕭笑道:「當你此生頭一遭見識到皇家墨爾本球場,保證令你永生難忘。」1982年的澳洲職業高爾夫錦標賽,他首度在此球場出戰,次輪繳出漂亮的65桿,並助他最終拿下亞軍席次,冠軍由葛拉漢馬許(Graham Marsh)拿下。
再回前回溯,克倫蕭憶及1972年的名人賽,從第一天起,奧古斯塔與麥肯茲的設計所留給他的震撼力,讓他迄今仍然津津樂道。「其實我現在回想起來,奧古斯塔和皇家墨爾本在果嶺大小以及果嶺速度、難度上都頗為近似,用表親來形容兩者都不為過,這兩座球場就像是血親。」
「到底有何分別?」轉頭探詢另一位名將歐葛維,他仔細想了想,他眨了那雙充滿知性的眼睛,望向廣大的果嶺草皮,「不同之處,應該是周遭環境和整體美學,奧古斯塔位處美國南方,綠茵盎然、松林入天,還有完美無瑕的白沙,簡直像是實驗室打造出來的。」他解釋道:「反觀皇家墨爾本,粗獷、崎嶇,充滿著大沙帶區的原始野性。」
他停頓了一會兒,彷彿在替思緒充電,歐葛維試圖發揮想像力,將自己沈浸入奧古斯塔的環境氛圍中,他曾參加過八屆名人賽,歐葛維說自己深深愛著奧古斯塔這座球場。不過他畢竟是墨爾本本地出身,所以皇家墨爾本的每一吋土地、每一分美麗,都令他記憶鮮明。他堅持球友們不該被表面的印象所誤導。
「這兩座球場表面上大異其趣,骨子裏其實有許多相似之處:兩者的果嶺面積都不小,坡度傾斜而速度快,障礙區跟沙坑群也都很碩大。假設你攻果嶺時挑錯了方向,你保證沒救了!相反地,挑對邊打,即便距離看上去很遠,我保證你接下來可望順利進洞。」
歐葛維的論點充滿說服力,比較這兩座球場?他是真正的專家,他在這兩座麥肯茲傑出作品的出賽經驗相當豐富——名人賽四次打進前廿名且從未被淘汰,皇家墨爾本更是熟悉到不行,包括總統盃的參賽。
「從進攻思維的角度來詮釋,想征服這兩座球場,你的策略鐵定會非常相似。首先這兩座球場都會令你興奮到緊張不已,特別是進攻果嶺時及打上果嶺後,因為你害怕自己掉入錯誤的落點。這一點,兩座球場所帶來的傷害是一致的。」
皇家墨爾本球場粗獷崎嶇,充滿著大沙帶區的原始野性,表面上和優美如畫的奧古斯塔國家球場大異其趣,但同樣出自麥肯茲之手的兩座球場,其實骨子裡十分類似。
從球場歷史來看,兩者也非常相似,都是在麥肯茲生涯後期所完成,彼時他早已晉身當代球場設計大師。這位蘇格蘭出身、在英格蘭求學的名匠,人生晚期則多待在美國,他遊歷世界各地的經驗也堪稱當代翹楚。與此同時,也在世界各地留下許多優異的作品:紐西蘭、烏拉圭、阿根廷、墨西哥、加拿大,不消說還有澳大利亞——麥肯茲是在上世紀廿年代中期首度造訪墨爾本的。對此,目前也身兼球場設計師的名將克倫蕭深感欽佩不已,他盛讚麥肯茲的作品饒富想像力且懷抱遠見,成為後輩設計師們仿效的對象。「其實他只待在墨爾本幾個月,但他的手繪圖、草稿已顯示出他對當地環境的瞭解。更幸運的是,他遇見了米克摩肯(Mick Morcom)。」
摩肯是球場經理,咸信他在麥肯茲建設皇家墨爾本的西球場時發揮了莫大的助益。這座球場於西元1931年竣工,沒多久之後,麥肯茲就和傳奇名將巴比瓊斯就構築奧古斯塔展開了合作。
另一個打造皇家墨爾本傳奇的關鍵性角色是亞歷克斯羅素(Alex Russell),這位業餘球員曾在皇家墨爾本贏得1924年澳洲公開賽,西球場的創建他也有分出力,還包括後來東球場的設計。
時至今日,每每皇家墨爾本舉行重大國際錦標賽事,照慣例都會由兩座球場共同配置組成比賽球場——慣例上是西球場分配12洞、東球場6洞。
此外,歐葛維還指出,麥肯茲與皇家墨爾本共譜的傳奇還有更深層的意義:他在澳大利亞的三個月期間,為當地球場設計界帶來重大的轉變,他透過球場設計提升了高爾夫的擊球樂趣,這一點罕有人注意到。
「他不太運用粗草與障礙區,他靠的是碩大的果嶺群與坡度造就的果嶺速度,讓挑戰者體驗到截然不同的擊球思維。」歐葛維解釋:「一般我們常見的美巡賽場地,最常提升難度的方式就是球洞距離、障礙區及粗草區。然而在奧古斯塔、皇家墨爾本,落點、球位的好壞,深深地影響到你最終的成績——好球位未必好打,壞球位反而容易出手。」
歐葛維說起他喜愛奧古斯塔的另一點:球道寬敞,而且皇家墨爾本也具備同樣的特色。與此同時,同時代的球場設計師卻未必會在此鬆手,導致選手站上梯台時的策略選擇無多。反之,麥肯茲希望讓挑戰者發揮想像力,用盡各種手段進攻果嶺。
「他允許你在球道上找出適合自己打法的最佳位置,這種考驗思維布局的方式非常有趣。舉例來說,有時你倒寧願打不上果嶺,因為攻上去未必是最適當的落點。」歐葛維以自身經驗細膩地說明。
2006年美國公開賽冠軍、美巡生涯累積七勝的澳大利亞老將歐葛維,將以總統盃國際隊副隊長身分,再度站上皇家墨爾本球場。
另一位名球場設計師湯姆多克(Tom Doak)則形容:「我認為皇家墨爾本有如另類奧古斯塔,前者夠寬廣,卻嵌入各種巧思,希望引導挑戰者們善用當地地形,並透過沙坑群獎賞兼具智慧與勇氣的球員。」
克倫蕭並非唯一一位在皇家墨爾本挑戰澳洲重大賽事的美國選手,另一位名將湯姆華生(Tom Watson)也曾出賽1984年的澳洲公開賽。「能夠在皇家墨爾本贏得澳洲公開賽,對我來說意義重大,不下於在聖安卓贏得英國公開賽。」這是當時時年35歲的湯姆華生公開宣稱的。
華生曾以中長距離的優異擊球而聞名高壇,他還曾在奧古斯塔兩度穿上綠夾克,而且也在麥肯茲另一座名場柏岬連兩年拿下冠軍:1977-78年的圓石灘職業業餘配對賽。
「他建構起兩種全然不同型態的球場:奧古斯塔與柏岬,地形地貌上完全不同,透過這場比賽的勝利,我可以說打遍了麥肯茲這位名師的所有球場。」華生當時表示。四輪72洞打完,華生以281的成績擊敗多位名將,包括:大白鯊葛瑞諾曼、潘恩史都華、法蘭克諾比洛、大衛格拉漢、彼得西尼爾、韋恩葛拉迪。
不可否認地,後來1985、1987年兩度在皇家墨爾本奪得澳洲公開賽錦標的大白鯊諾曼,亦屬箇中翹楚。再隔年的1988年,克倫蕭在皇家墨爾本與隊友馬克麥坎柏聯手拿下世界盃冠軍。克倫蕭形容:「澳洲人深諳維護高爾夫球場之道,他們都是天生的球場經理,讓景觀和球場狀況保持在完美共存的狀態。」
皇家墨爾本一向熱衷舉辦國際錦標賽事,支持世界高壇發展不遺餘力。這座麥肯茲的名作歷來共舉辦過16屆澳洲公開賽、14場澳洲職業錦標賽、四屆世界盃,兩場澳洲女子公開賽,至於今年底的總統盃,也已是第三度主辦。
(By Jim McCabe Photos: Getty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