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自己的人生,開創一個新的機會

2020-07-05

左起:蔡雨達、孔德恕、俞俊安、謝霆葳、鄭祐人、全國球場總經理吳憲紘、全國球場總教練曾秀鳳、曾彩晴、俞涵軒、林子涵、陳靜慈與蔡褘佳,在座談會之前合影。

7月4日的美國國慶日,位於台灣苗栗苑裡的全國花園高爾夫鄉村俱樂部,也舉辦了一場和美國有關的活動:「美國大學學生運動員經驗分享座談會」。包括俞俊安、林子涵、謝霆葳、陳靜慈、蔡雨達、曾彩晴、鄭祐人、俞涵軒、孔德恕與蔡褘佳等十位目前在美國就讀大學的台灣業餘高爾夫好手,在謝霆葳媽媽張靜芬的努力、全國球場總教練暨城市科大助理教授曾秀鳳的號召、以及全國球場的全力支持下,齊聚一堂,為所有有志於循著他們的腳步赴美求學打球的青少年選手與家長,分享他們的心得與方法。

以高爾夫專長取得美國大學獎學金,征戰NCAA賽場,再邁入PGA、LPGA巡迴賽,是許多世界知名球星的成功模式,包括老虎伍茲、菲爾米寇森、達斯汀強森、阿妮卡索倫絲坦、羅琳娜歐秋雅等等,繁不勝數。在台灣,有了旅美好手潘政琮從華盛頓大學、加巡、威巡(現改名為光輝國際巡迴賽)到美巡的成功範例後,也開啟了台灣青少年選手另一條和過往截然不同的道路。根據在這場座談會擔任主持人的前高協暨協進會秘書長陳素芬所說的,十年前在美國大學打校隊的台灣選手五隻手指頭可以數完,現在人數增加到約30名,但陰盛陽衰,男生只有五位,女生則多達20多位。

在長達三個半小時的座談會中,這十位「學生運動員」(student athlete)各自分享了自己的經驗。如何透過在美國比賽讓教練看到、如何申請獎學金、如何挑選最適合自己的學校、如何準備托福與SAT、如何在入學後兼顧課業與訓練、以及在美國生活的甘苦與點滴…各有各的精彩。但他們不約而同地提到了一個共同點:時間管理。就像目前就讀塔爾薩大學二年級的曾彩晴所說的,他們是學生運動員,是學生,也是運動員,因此得努力在課業與比賽訓練之間取得平衡,捨去不必要的社交與活動,善用每天的24小時。而就讀聖休士頓州立大學的謝霆葳則表示日常生活就是一早起床練體能,週一到周五上午排滿課,下午練球,晚上再K書,真的很累。「我第一次練體能時被操到吐了兩次!」謝霆葳笑著說道。

所有與會的青少年選手和旅美的十位學生運動員合影。(鍾豐榮攝影)

潘政琮的成功經驗,確實鼓舞了不少青少年選手與家長;不過,進入美國大學並非代表你就能和小潘一樣,成功立足美巡賽。根據統計,業餘球員成功的在職業圈立足的概率僅為千分之一。那其他的學生運動員跑哪去了?他們或許成為醫生、律師、企業家等等,因為大學四年的專業教育,讓他們未來在各個領域有各自的發展與前程。

目前就讀密蘇里大學的蔡雨達,就分享了一個小故事。他有一次打比賽有位選手打68桿,他覺得對方好厲害,跟他聊天時詢問對方說你以後要打PGA嗎?對方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說:PGA,不可能,打球只是興趣,他要朝醫學發展…「我心想我打得比他差,那我怎麼辦?」蔡雨達笑說。「不過我目前還是只想打球,我會更努力,但我要說的是,高爾夫球不是你的全部,你還是要有其他的興趣與技能。」

蔡雨達的姐姐,目前就讀愛德華大學的蔡褘佳,就是一例。雖然以高爾夫獎學金入學,但她並不想以職業選手為目標。主修PGA高爾夫管理(PGA Golf Management)副修行銷的她,大二時就曾受邀參加美國PGA的年度會議,未來的目標是希望在高爾夫產業發展,貢獻所學。

而十位學生運動員中唯一非NCAA體系的孔德恕,更是運用高球專長為自己開拓未來人生的絕佳案例。他所就讀的門洛學院(Menlo College)隸屬於NAIA(小型學院的運動聯盟),學生人數不到千人,但座落於矽谷中心,前身是史丹福商學院。這所學校的學術地位卓越,連續九年是加州畢業生就業率最高的學校,畢業生年薪全美排名第89名,勝過許多名校。對於孔德恕來說,他未來不會和潘政琮或即將轉戰職業的俞俊安一樣,以巡迴賽為職業舞台。但因為高爾夫球而進入門洛學院就讀的學歷,絕對是未來他踏入職場時的一大助力。

這也是這場座談會最重要的一個主軸:教育。目前就讀奧勒岡大學一年級的陳靜慈語氣堅定地表示:「選手不能只是選手,選手也可以不只是選手。」不管你的目標是PGA或LPGA,或者你心有他屬,美國大學四年的教育養成,對你的未來絕對都有幫助。進入美國大學的高爾夫校隊,並不僅僅是為了讓你成為更好的高爾夫球員。在經過美國大學的洗禮後,你的人生會有更多的選擇。

誠如潘政琮的太太Michelle在座談會開端視訊裡所說的:「為自己的人生,開創一個新的機會。」

分享至: